新闻中心

News Center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新闻中心

原创一老大爷拿免死金牌鉴宝,自称此是传家宝,专家一看:你胆子不小-金年会

更新时间:2024-09-23点击次数:

  你见过免死金年会6766金牌吗?

  金灿灿的小小一块,关键时刻拿出来,行刑官吓得立刻站起来,刽子手赶忙收起刀,周围的百姓瞧见都得啪啪跪倒一片。

  这是电视剧里常见的情节,三岁小孩都知道那是在演戏,现实中哪里有这玩意,就算有,那也得是在博物馆。

  但偏偏有的人不仅有这玩意儿,还奉为了传家宝。那这块免死金牌是真的还是假的,它又有什么来历呢?

  (免死金牌)

  在一档鉴宝节目中,一位老大爷拿着一块小金牌登上了台,他抬手一亮,金牌上赫然写着四个大字——免死金牌。

  老大爷说这金牌是祖辈传下来的,传了很多代,他一开始不知道这是个啥,还是看了相关的鉴宝节目才觉得自己手上拿的是免死金牌。

  而专家接过这金牌,倒也没着急辨认真假,而是先问了几个问题。

  您祖上是不是在朝为官?老大爷说是。

  那您祖上是否在清朝为官?老大爷又说是。

  你祖上的官职不仅大,还曾立过大功,是也不是?老大爷又说是。

  除此之外,老大爷还说自己家一直将这免死金牌奉为传家宝,平时就锁在保险柜里,生怕有了磨损。

  如今,他认出来这就是免死金牌,所以拿到现场就想着来估个价。

  看其自信的态度不似作假,在场的专家们都认真起来,打算仔细鉴定一番,好报一个高价。

  可谁知专家一接手就意味不明地笑了笑,之后没再接着问老大爷,转而讲起了免死金牌的前世今生。

  (专家)

  在古代,皇权几乎是不可侵犯的。

  可皇帝们却时不时要发几个免死金牌,我今日要赐死你,而你拿了金牌出来,我这命令就抵消了。

  这“免死金牌”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几乎算是凌驾于皇权之上了。

 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,皇帝们就没有几个不多疑的,那么他们发明这个可以反驳自己命令的免死金牌是为什么呢?

  这就得问问大汉帝国的开国皇帝——刘邦了。

  刘邦是什么人?

  沛县无赖,跟村里头的寡妇纠纠缠缠,40岁了还混在基层,这样的人是怎么当上皇帝的?

  (刘邦)

  虽说他无根基,但是他大度。

  打了败仗还能把函谷关以东地盘全部让给功臣们分割,这样的老板,谁不喜欢啊。

  等刘邦真的登上了九五之尊之位,在对功臣封无可封的情况下,那就只能打感情牌了。

  刘邦命人做了“丹书铁劵”,也就是用朱砂在铁券上记录了皇帝与功臣和重臣的信誓,将他们放在金盒子里,藏在宗庙里面。

  (丹书铁券)

  刘邦是这么说的,“使黄河如带,太山如砺,汉有宗庙,尔无绝世。”

  即使黄河变成了小溪,跟衣服带子一样宽,即使泰山变成小石头,只要我大汉帝国的宗庙还在,你们就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代代相传。

  听听看,多么的大气,比之什么“天打五雷轰”听起来可郑重其事多了,但结果呢?

  拥有丹书铁券的韩信、英布都被刘邦一一杀死,别说什么荣华富贵,命都没了,要那些钱有什么用呢?

  所以说,刘邦的“丹书铁券”,还有什么藏在宗庙的操作其实没什么实际效用,就是用仪式感装装样子。

  可以类比成老板没钱给你发工资,只能拽着你跟你说,他会记得你的付出,且会记录在册,随史长存。

  至于你的工资嘛,遥遥无期,真遇上这样的老板,创业期你还有肉吃,等功成名就了,就是狡兔死走狗烹的下场了。

  “丹书铁券”发明之初就是刘邦给大臣们画的大饼,根本没有什么免罪免死的效用。

  不过到了南北朝,“丹书铁券”就逐渐被赋予了不一样的意义,也是从这里开始,“丹书铁券”真正意义上拥有了“免死”的效用。

  (南北朝交替图)

  “臣下任事者得以出入帷幄,金年会体育app下载官网而赏赐无度,盈积私家,金书铁券,不死之诏频以许人。”北魏时期,就已经有人开始称“丹书铁券”为“不死之诏”。

  而且这玩意在那个时候还不算稀缺,皇帝频频给自己喜欢的人颁发丹书铁券,因为没有实际效果,所以不会被人诟病,大饼嘛,是个人都会画一画的,可能是对下属,也可能是对情人。

  虽然这个时候“丹书铁券”有了免死的核心功能,但还不至于真的就那么厉害,拿出来就能吓唬住所有人,如果碰上硬茬子,追溯起来,“丹书铁券”不过就是沉点的废纸一张。

  北魏孝庄帝就曾经杀了一位大臣尔朱荣,他怕尔朱荣的弟弟尔朱世隆一个不服就起兵造反了,赶忙学着刘邦给人家颁发了一个“丹书铁券”,说的那叫一个冠冕堂皇。

  (北魏孝庄帝)

  但尔朱世隆是什么说的,“太原王功格天地,赤心奉国,长乐不顾信誓,枉加屠害,今日两行铁字,何足可信!吾为太原王报仇,终无降理!”

  开玩笑嘛,从刘邦时候起,这玩意就没有什么实际效用,现在你冠冕堂皇几个字,它就变得尊贵无比了?比起那些赤子之心,这两行字,这一张铁券,着实是毫无可信度。

  但任何东西都有两面,有人不信,就有人信。

  虽然这个时期,皇帝没有正式赋予“丹书铁券”特殊的权利,但拥有丹书铁券的人一般也不会有人去招惹,这就导致很多阿谀奉承,害怕皇权的人会给这些拥有荣誉的人开后门。

  本来杀人是要偿命的,可你杀的不过是个作奸犯科且没有人权的奴隶,而你自己颇有才能,被皇帝颁发了丹书铁券。

  别说偿命了,就怕是有一群人站在你面前,争着抢着要帮你洗脱罪名。

  (免罪金牌)

  而一些大臣看到了这铁券带来的利益,开始主动上书求皇帝恩赐,以做护身符使用。

  到了隋唐时期,铁券就开始普遍了,不仅功臣有,宦官也有,它开始变得流行起来,这个时候,它的效用也一点一点开始加大。

  (隋唐宫殿模型)

  到唐代,唐初还可以勉强说是免死一两次,到了唐中宗时期,它最高的免死记录是十次,而且不仅可以免拥有铁券者,还可以免其子孙后代最高3次之多。

  想想这是个什么概念?

  这就是古代版的《假如上帝给你九条命》。

  虽然数量十分吓人,但质量还是不行,皇帝是随便赐的,但当他想杀你的时候,别说免死九次了,就算十次都没用。

  皇帝要背信弃义起来,全世界都得给他让路,你非要计较他能免死九次,那就给你列个十大罪状,总有一条能送你上西天。

  不过到这,还不是“丹书铁券”的巅峰时期,它最厉害的时期在宋代。

  (赵匡胤杯酒释兵权)

  宋代开国皇帝赵匡胤是从柴家手中抢来的皇位,为了不让后人诟病自己,也为了安抚当时的民心,赵匡胤给柴家颁发了丹书铁券。

  这下,不仅免你柴家人死刑,还承诺柴家后人犯罪也不给刑罚。

  这简直可以称之为古代的降维打击,所有人包括皇帝都在第一维, 受刑罚的约束,而柴家人在第二位,享受绝对的自由,想犯法就去犯法,没人能惩罚你,皇帝也不可以。

  而且这个时期,“丹书铁券”的质量最高,凡是有铁券的大臣们,脑袋都好好地长在脖子上,到这就不得不夸一下赵匡胤的义气了,说不杀就不杀。

  等到了明代,朱元璋一看,这不行啊,得改。

  于是从明代开始,“丹书铁券”只颁发给立有军功的人,而且还分了大小不同的七等,大概就是一个比一个小,还一式两份,方便验证真伪。

  (丹书铁券)

  这么一听是不是觉得比宋代还要靠谱?但实际上,并没有。

  朱元璋颁发的铁券最高免死次数是五次,其铁券持有者三次,其子两次,听起来还不错,但其实还是看人的。

  大明开国功臣李善长也曾握有“丹书铁券”,朱元璋还说过“尔免二死,子免一死”。

  (朱元璋)

  但朱元璋真的翻脸不认人的时候,李善长全家七十余人无一活口。

  不过要说这“丹书铁券”毫无效用吧,朱元璋也曾因此免过魏国公徐达三次死罪。

  而到了清朝,这“丹书铁券”就销声匿迹了,这会子皇子更喜欢赐黄马褂和铁帽子王,至于他们的质量跟“丹书铁券”也差不了多少,还是皇帝高兴,说免就免,皇帝不高兴,你有一沓黄马褂也不顶事。

  这就是“丹书铁券”一整个历史了,总而言之,就是没什么效果,最大的作用就是给下属画饼。

  说到这,你就要问了,那免死金牌在哪呢?

  在电视剧上。

  (电视剧中的免死金牌)

  历史上,根本就没有小金牌式样的“免死金牌”,所谓的“免死金牌”就是“丹书铁券”、黄马褂和铁帽子王。

  为什么要叫“金牌”,是因为从隋时,铁券上的字就不再用丹砂填写,而改用了金,看起来金光闪闪的,所以民间就称其为“免死金牌”了。

  至于电视剧里为什么不直接拿“丹书铁券”出来救主角,那可能是因为铁券太丑太沉。

  尤其在朱元璋时期,这玩意直接变成了两块瓦片状的铁片,一个在内府,一个在功臣家里,需要的时候得搬出来,根本没有什么别腰上,藏在怀里一说。

  而且“丹书铁券”上不仅仅写了“免死”二字(有的甚至都没有),还写了一大堆别的文字。

  一般来说先是写时间、赐券对象的姓名、官爵,之后是此人为朝廷立下的功劳,然后才是皇帝给张券时向赐予的特权,免罪或者免死之类的。

  (丹书铁券)

  最后是皇帝的誓言,比如我一辈子对你好之类的。

  说到这里你们大概就明白专家为什么要笑了吧,其实从老大爷手里接过这免死金牌时,专家心里就有了答案。

  但他可能是担忧老大爷的承受能力,于是打算再认认真真鉴定一番,可这一看,专家就没忍住惊叹,这老大爷胆子可不小。

  (免死金金年会-金字招牌,信誉至上牌)

  金牌,顾名思义,必然是要用金子做的,而手上这一块金牌的重量明显不对,太轻了。

  而且金牌上的字迹过于潦草,毫无章法可言,也无历史可寻。

  再者,用放大镜一看,金牌上明晃晃写着五个字——民国二年铸。

  这下不仅专家笑了,在场的观众也都没有忍住,这是拿了个赝品当传家宝啊。

  若是这大爷没有撒谎,怕是他们家好几代人都曾以这金牌为骄傲,至今才知这根本就是一个赝品。

  (孝靖皇后三龙二凤冠)

  中华上下五千年,各种奇珍异宝数不胜数,现如今又有很多电视剧拍摄古代题材,但电视剧终究是影视,不是历史。

  真的想收藏文物作为传家之宝,还是要擦亮眼睛,寻找专业人士的帮助,不要错把鱼目当做珍珠,还想世代传承,那可真是天大的笑话了。

  责任编辑: